随着巴黎奥运会进入倒计时,中国花样游泳队正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(“水立方”)展开封闭集训,这支曾多次在世锦赛、世界杯上摘金夺银的队伍,将以全新编排和更具挑战性的动作组合冲击奥运领奖台,主教练张晓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与技术的融合,向世界展示中国花样游泳的独特风格。”
花样游泳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,长期被俄罗斯、美国等传统强队垄断,中国队的崛起始于2010年后:2012年伦敦奥运会,黄雪辰/刘鸥组合首夺双人项目铜牌,实现奖牌“零的突破”;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,中国队更是在集体自由自选项目中力压俄罗斯队夺冠,震惊世界泳坛。
近年来,国际泳联(FINA)对规则进行重大调整,取消器械表演、增加技术难度分比重,中国队迅速适应变革,在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以《巾帼英雄》为主题的动作编排斩获集体技术自选银牌,其中高难度的“托举旋转三周半”成为全场亮点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娜·科列斯尼科娃评价:“中国队的编排兼具东方美学与爆发力,是规则改革后的典范。”
为备战巴黎奥运会,中国花样游泳队引入多项科技手段,在“水立方”的训练池旁,实时动作捕捉系统将队员的水下轨迹转化为三维数据,教练组通过AI分析调整动作同步性;运动员佩戴的心率监测设备则帮助控制无氧状态下的体能分配,队医团队还采用低温冷疗舱加速肌肉恢复,缩短训练间歇时间。
双人项目主力王柳懿/王芊懿透露,新编排以《丝路》为主题,融合敦煌壁画元素BT体育官网:“我们在托举动作中加入了‘飞天’造型,水下腿组合的节奏比过去快了15%。”而集体项目的核心成员冯雨则强调:“现在每天训练超过8小时,但科技辅助让我们能精准发现问题,效率反而提高了。”
由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(CAS)的禁赛决定,俄罗斯花样游泳队将无缘巴黎奥运会,这支曾包揽奥运全部12枚金牌的“梦之队”缺席,使得竞争格局更为开放,美国、日本、乌克兰等队纷纷调整战略:美国队聘请前芭蕾舞编导强化艺术表现力,日本队则主打“和风”主题,以高精度动作著称。
中国队在技术自选项目中选用《黄河》配乐,通过密集的队形变换展现力量感;自由自选则改编自电影《卧虎藏龙》原声,结合武术动作设计,国际泳联官网预测:“中国队的编排难度分有望领先,但艺术表现力仍需征服欧美裁判。”
花样游泳被称为“水上芭蕾”,但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远超常人,据科研团队数据,一场4分30秒的集体自由自选表演,运动员平均心率达180次/分钟,相当于连续进行400米冲刺,主力队员常昊坦言:“最难的是水下倒立时既要控制呼吸,还要保持脚尖绷直——这需要核心力量与柔韧性的完美平衡。”
团队默契同样是关键,集体项目8名队员需在看不到彼此的情况下,仅靠水波震动和音乐节拍完成同步动作,为此,教练组设计了一套水下敲击信号系统,并定期进行心理抗压测试,队长呙俐表示:“我们甚至能通过呼吸声判断队友的位置,这种信任是多年磨合的结果。”
随着项目热度上升,中国花样游泳的商业价值逐渐显现,2023年,某国产运动品牌与队伍签约,推出联名泳衣;多支表演视频在社交媒体播放量破亿,体育评论员李颖分析:“花样游泳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,适合通过短视频传播,这对项目普及至关重要。”
各地青少年培训也迎来热潮,北京、上海等地的业余体校开设花样游泳选修课,报名人数同比增长40%,12岁的学员林小艺说:“我的梦想是像姐姐们一样,在水里‘飞’起来。”
7月20日,中国队将赴法国进行适应性训练,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继红强调:“我们的目标是站上领奖台,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中国体育的精神风貌。”
在“水立方”的最后一堂公开训练课上,队员们以一套完整的《丝路》动作结束训练,夕阳透过玻璃穹顶洒在水面,金色光影中,姑娘们的笑容自信而坚定,正如主教练张晓欢所说:“花样游泳是力与美的交响乐,而巴黎将是我们的舞台。”
(完)